pdf文档 反应式微服务框架ServiceComb设计思想&mdash

5.68 MB 33 页 0 评论
语言 格式 评分
中文(简体)
.pdf
3
摘要
文档讨论了反应式微服务框架Apache ServiceComb的设计思想及其演进。文中指出,微服务框架需要支持Reactive模式的原因包括:微服务架构调用次数增加、需要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。ServiceComb通过异步通信模型和Reactive模式提升了性能,并提供了多种场景支持,如CPU资源使用率低、性能要求高、长超时接口和多级联调用。性能对比测试显示,采用Reactive异步模式后,TPS提升43%,时延降低28%,CPU占用降低56%。文中还提到行业趋势,Java 9和Spring 5均对反应式编程提供了支持。
AI总结
《反应式微服务框架ServiceComb设计思想》总结 一、反应式微服务的重要性 1. 微服务架构场景下的问题: - 调用次数增加 - 对性能和规模效应要求更高 - 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 2. 行业趋势: - Java 9引入反应式流规范 - Spring 5支持反应式编程模型 - ServiceComb同步线程模型转型为Reactive 二、ServiceComb通信模型演进 1. Reactive特点: - 启动更多线程 - 优化业务流程时延 - 适用于异步场景:CPU资源使用率低、性能要求高、超时配置长、多级微服务调用 2. 性能对比测试结果: - TPS提升43% - 时延降低28% - CPU占用降低56% 三、边缘服务的API关联 - ServiceComb支持Edge Computing场景 - API关联机制优势明确 四、实践案例 - 微服务框架的实际应用场景 - Reactive模式在性能优化中的效果验证 总结: 1. 根据业务场景选择通信模型,可同步可异步 2. 关注整个调用链路,避免只关注通信 3. ServiceComb通过通信模型优化和Reactive支持,为微服务架构提供高性能、低时延的解决方案
P1
P2
P3
P4
P5
P6
P7
下载文档到本地,方便使用
-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,剩余 26 页请下载阅读 -
文档评分
请文明评论,理性发言.